豪翔天下

Change My World by Program

0%

《逆袭大学》——传给IT学子的正能量

我从没见过任何一个大学老师有如此的教育心态。我也只是一等书生,还未进入社会,但是对贺利坚这种老师,我是非常憧憬的。我母亲总是叫我要么当官、要么学医、要么从教,为什么?因为这两个职位在他们看来是最赚钱的。每次面对他们的说法,我只能以呵呵面对,当官我不想当贪官,学医我不会收贿赂,从教我不会只教学生读书,如果要我当老师,我一定会去当大学老师,因为大学老师不用担心学生的升学考试,可以全身心的教育学生该怎么做人,而不是该怎么应付考试。

本书基本上是摘录整理自贺老师的CSDN博客语言很朴实,和网上很多的说教型文章不一样的是,该书几乎全是干货。虽然说是写给计算机学子看的,但是我认为其他任何专业,任何学生,任何老师都值得去一。详细的介绍可以看作者自己的《走在<逆袭大学>的征途上》。此书真的是有满满的正能量,在大学,我们迷茫过,踌躇过,退缩过,有的女生也因性别问题困扰过,看完此书,我们总会找到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。

我在大二下学期看了两遍此书,因为大二下学期是我心态变化最大的一个学期。刚开始时,我一心想要考研,但当实验室的老师给我看了几篇论文过后,我果断放弃了。没错,论文是全英文的,很多地方都看不懂,但是这不是我放弃的原因,我绝不可能因为一点点的困难就轻言放弃的,其主要原因是经过跟随实验室老师的几个月学习,并且询问了一些研究生,我了解了一些研究生的生活。在研究生早期(我这里所说的是爱学习的研究生),基本上是看理论,看论文,后期就和本科生一样了,去实习,找工作。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,我不大喜欢看理论,我更喜欢用代码来敲出新的东西,哪怕他功能并不强大,哪怕他用户极少,但我也能从中获得足够多的满足感。当然,或许我还是图样图森破,但是谁又能肯定我不是对的呢?我也不能肯定,但我想试试,我有自己的忍道!之后我就打算去工作,但过了没几天我就决定去创业了。那时候想了很久,其实我一直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在等着我一起创业,就等我一个答复了,而我,终于答应了他。决定创业后,我又把此书看了一遍,依然受益匪浅。

书中有很多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(摘抄了一部分在语录部分)。贺老师鼓励我们关心国家大事,这几天,香港问题非常尖锐,但是国内的媒体集体失声,大陆人士基本上无从知晓,只能从CCAV里面获知只言片语,不过那能信吗?每次有这种事情的时候我都是在微博上先看到,然后我就会去twitter或者facebook里面查询是否属实,最后再去草榴等网站看看人们的评论,有时候转发一下微博,当然,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,为了不被查水表,也只能小声地发几句言了。但我至少会去关心,会因为深灰上的某些不公感到愤怒,其他人呢。

另外一个观点,大学最重要是要学到什么?我认为,大学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。这里所说的学习不是普通的按照课本,按照老师的要求来学习,如果真那样,那我们和专业院校又有什么区别。首先我们要学会自我学习,现在我都大三了,但进入大学这么久,学校就只教了C语言(不是谭浩强的,但我觉得那本教材连谭浩强都不如),幸好,我经常浏览一些开放的论坛和微博等,对新技术新知识了解了很多,所以自己自学了很多东西,C++/MySQL/Python等。另外,跟重要的,我建立了自我学习的意识,不仅仅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,还要学习一些人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的知识,在Coursera上面我已经获得了三个Statement of Finished,虽然只是完成证明,但我都是认真学习了的,在Coursera上不适合做专业的学习,所以学习人文课程就非常好。

最后享受大学最后两年吧!

语录

如果不是感到迷茫,就不知道突破;如果不是克服迷茫的过程,就找不到自信。

现在的大学,谈个人理想、民族命运的声音渐微,上大学被视为谋生、当官、发财的途径和资本,而有些立志从事实业,担负民族振兴职责的学子常常遭到鄙视。大学应该是“追求学问的地方,而非资格养成之所”。

享受自由的大学是需要资格的。陷入迷茫,只因为不能享受这份曾经渴望的自由。

大学的精彩在于自学,这不是指自己一个人闷头去学,而是一种有帮助的自学,一种到处都可以借力的自主性学习,只不过,帮助你的力量需要自己去发现。

学编程不拘于语言,学语言不限于平台。

练出的功夫不只是体现在拳脚上,而是无论哪里发力,使什么样的兵器,丹田之气都能随之跟进。

会学习意味着会根据自身的基础和主客观条件,去极化、调控和评价学习。
会学习意味着会利用最少的时间、尽量少的经历,以最快的速度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技能。
会学习意味着会自己把握学习的重点,不满足于只获取某种知识,而是重点掌握思维过程和方法。
会学习意味着会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和社会需要的实践中去。

课内学习主要保证抽象能力的发展,而在课外自主的学习中,让实践成为主流,朝着打开个人经验的方向,安排出有效的学习。

最有效的办法谁都知道,那就是找到学习、生活该有的节奏,稳定地行动,坚定地前进。

没有自学,不是大学。

教是为了不教。

大学所能给予的只是成长。大学,从某种意义上讲,本来就不是要用来做什么的。只有摆脱附加在其上的各种功利的期望,才能够获得与心灵成长、能力增长一致的学习。

在我理想的大学中,同学们的学习将是这样的:接受着一项专业教育,由学校系统地传授者专业知识,接受着一种“正规”的训练,另一方面,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觉自由地拓展,拓展的内容有的是和现有“系统”相关的,有的完全是”节外生枝“。如此形成的是每个人个性的系统。这是大学里最有生命力的独特风景。

吃多了拉是队列,吃多了吐就是栈。

20岁的人对30岁的事不用纠结,20岁不用将别人30岁遇到的困扰当作理由而退缩。

计算机是如此重要,因为不能把它只留给男人去做!

兴趣本来是前行中最好的老师,但现在也是为逃避现实,不去努力找到的最好的理由和借口。

一个要面对现实的人,必须原谅过去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一切,要有这种大度。

以兴趣为理由放慢前行的脚步是对青春的一种亵渎,兴趣很重要但其作用并没有大到成为决定性的和唯一的因素。

因项目决定人如何参加。———————这也是我认为的

”开发经验“不是”工作经验“,他们似乎更在乎有个借口,将那些读了几年死书的人挡在门外。

大一大二是夯实基础和开阔视野期,大三大四是目标实现期。大二结束大三开始的那段时间确定目标,而目标中必须明确主要的应用方向。

大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,大二知道自己不知道,大三不知道自己知道,而大四知道自己知道。

在年少轻狂之时想别人不敢想的,做别人不敢做的 ,实在是一件幸运的事,这也成就了许多追梦人。做了却没有达到是正常的,但不敢想不敢做,无论何时都是一种遗憾。即使这个梦想没有实现,努力也会积淀下来,成为新的能量来源。

有人将迷茫常挂在嘴上,任由该做的事情一拖再拖,这样的迷茫,就是一个借口!

坚决前行,就是给知道一个机会。

给予求学越多的功利,意味着越多的走样,其中的失望也会越大。

面对一次次“裸考”不过,还要调侃高中只会考试,大学连考试也不会了的大学生,我不作评论。

有效的学习是根本,学有所成是核心,外在的东西可以有,内在的东西不可少。

让这种奋斗来得更坚决一些,不要为自己暂时不能拥有的而纠结,不必为我们不屑的丑陋现实而低头,我们就用读书人的方式面对浮躁的社会。

在进取的方向上,选择了做草根,就是要向泥土的深处钻,这是作为草根应该选择的方向。

其实,我们那没有战斗力的爹将你送到这个平台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了。二代们总是吸引人眼球的,个别无能的二代总得造出点什么来告诉人们他的存在。

许多人对精神世界失去了兴趣,又在对物质的追求中迷失了方向。

写作,是让一个人活得更明白的方法。

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,有胸怀来接收不可改变的事情,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。——李开复。

**上大学,并不是每个人成才成长的必经之路,但大学却的确是一个值得经历的阶段,这和毕业证无关,和找工作或许有关,也许无关。其实很多人把“知识改变命运”想成了“大学改变命运”。“大学改变命运”是一个绝对的伪命题,但有些人就迷信这个。 **

坚持原创技术分享,谢谢支持

欢迎关注我的其它发布渠道